教育信息序贯无隙渗透模式对孕产妇产后盆底康
女性盆底是由相互支持的多层肌肉、韧带及筋膜等组成的人体支撑系统,具备正常性生活及排泄生理活动等维护作用,妊娠分娩等易致女性盆底神经肌肉受损而引发严重影响女性身心健康的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1],故现阶段临床上对孕产期盆底康复的重视度与研究热度日趋上升。产后是女性盆底康复的重要时期,良好的产后盆底功能障碍防治护理至关重要[2],传统式产后教育干预与产妇产后盆底康复护理需求的差距日益增大[3]。教育信息序贯无隙渗透模式是指对护理对象实施阶段重点突出且无隙连续性的健康教育,各阶段健康信息既涵盖阶段教育重点又起到教育的承上启下作用[4],不间断、有重点地进行健康意识渗透与健康行为种植[5]。我院尝试采用教育信息序贯无隙渗透模式对孕产妇产后实施盆底康复教育干预,效果较好,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8年1月~6月于我院围产门诊建档并在我院分娩的孕产妇108例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单胎,首次妊娠分娩,足月分娩,知情同意;排除标准:并存严重的妊娠产后并发症,并存其它类型有可能对盆底功能形成影响的疾病,盆腔手术史,尿失禁家族史,盆腔脱垂家族史,并存认知精神障碍。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54例。对照组平均年龄(28.)岁,平均孕周(39.)周;自然分娩28例,剖宫产26例;文化程度:初高中17例,大专及以上37例。试验组平均年龄(28.)岁,平均孕周(39.)周;自然分娩29例,剖宫产25例;文化程度:初高中19例,大专及以上35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接受产后盆底康复常规干预。试验组接受教育信息序贯无隙渗透模式干预。(1)自孕28周起启动产后盆底康复教育活动,于孕28周产前检查时进行一对一式专项教育,对女性盆底功能进行科普化解析,强调女性盆底功能的重要价值,讲解妊娠分娩等致盆底功能障碍的机制,说明通过积极可靠的专项防控活动可以降低盆底功能障碍风险及危害程度,指导孕妇开展产前盆底锻炼活动,即对尿道、肛门、会阴部行收缩运动并维持10s,然后放松5~10s后再行收缩,初始训练时每次放松-收缩循环持续训练5min,每日3次,此后逐渐将每日训练频次增至3~6次,直至产前1周。由产妇加入本项目专用的盆底康复微信群,发放盆底锻炼日志,产妇详细记录每日训练情况并每周微信上传,接受护理人员盆底锻炼专项评估、指导与督导。(2)产前一周产检时,对孕妇行分娩方式与盆底功能关联性知识教育,以一对一面授联合微信群信息推送为教育方式,产检面授时主要以口头教育方式再次说明分娩可能形成的盆底功能负面影响,讲解不同分娩方式下如何正确配合以降低分娩对盆底肌力的伤害,面授结束孕妇离开后,向其微信发送与面授内容相同的电子课件供其复习巩固。(3)产后3日,于产妇床旁行口头教育,再次强调分析妊娠分娩对其盆底肌力的影响,引导产妇启动产后盆底肌锻炼活动,锻炼方式及每次时长均与产前相同,锻炼频次为每日2次,锻炼时限为产后6周。(4)出院时,对产后坚持行盆底功能锻炼的重要价值行专项沟通,同时对家属开展相关教育,由家属于居家环境中对产妇行盆底功能锻炼活动的协助与督导,嘱产妇于产后6周返院行盆底功能检查。(5)产后6周,对产妇施以盆底功能检查,并以盆底肌力检查结果为据,以低频神经肌肉刺激治疗仪开展电刺激康复干预,康复治疗前先以女性盆腔解剖图为工具进行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发生机制的讲解,直观化传递电刺激康复干预起效机制信息,提高康复治疗依从度。
1.3 评价方法
1.3.1于产后3个月以Oxford骨盆底肌力评分法[6]为工具行盆底功能恢复情况评价,无收缩赋0分;颤动,保持1s,收缩1次,赋1分;不完全性收缩,保持2s,收缩2s,赋2分;完全性收缩无对抗,保持3s,收缩3次,赋3分;完全性收缩伴对抗轻度,保持4s,收缩4次,赋4分;完全性收缩且对抗持续,保持5s,收缩次数≥5次,赋5分。
1.3.2比较两组产后3个月内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发生率,包括压力性尿失禁及盆腔器官(子宫、阴道)脱垂。
1.3.3于产后3个月以女性性功能指标量表[7]为工具行相应评定,包含性唤起与性高潮,性满足与性欲望4个维度,分值越高表明性功能越佳。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3.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以P
上一篇:中国教育技术协会“十三五”规划课题教育信息
下一篇:中美高等口腔医学教育比较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