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课”为学生减负
真正把“水课”变成有深度、有难度、有挑战度的现代课堂
广州华南师范大学附中的“金课” 孟仁兴/供图
2019年两会期间,教育部部长陈宝生在两会“部长通道”回答记者关于减负问题时说:“我们要持之以恒地治理下去,不获全胜,绝不收手!”他指出:中国教育“玩命的中学,快乐的大学”的现象应该扭转。中小学生要有效“减负”,大学生要合理“增负”,提升大学生的学业挑战度,合理增加大学本科课程难度,拓展课程深度,扩大课程的可选择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和专业志趣,真正把“水课”变成有深度、有难度、有挑战度的“金课”。
未来要打造五类“金课”
2019年4月30日,教育部在天津大学举行新闻发布会宣布:2019年起至2021年,教育部将全面实施“六卓越一拔尖”计划2.0,建金专,建“金课”,建高地。“‘金课’建设”计划在运行和实践了数年之后,推出升级版,包括建设国家级一流课程和省级一流课程,建设具有高阶性、创新性、挑战度的线上、线下、线上线下混合、虚拟仿真和社会实践各类型课程。具体任务是建设3千门左右线上“金课”、7千门左右线上线下混合式“金课”和线下“金课”、1千门左右虚拟仿真“金课”、1千门左右社会实践“金课”建设。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副会长张大良说,课程作为高校人才培养体系中的最基本单元,是高校立德树人的重要载体,是专业建设的核心,直接影响着人才培养的质量。他认为,要以学生全面发展为宗旨,优化课程体系;以提升学生能力为导向,加强实践类课程群建设;以现代信息技术为抓手,丰富优质课程资源。张大良提出,要重塑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新型教育教学生态。在互联网环境下的“翻转课堂”,其实是最好的学习方式,让学生从观看变为体验,充当“一小时老师”“一堂课老师”,促进学生主动探求知识,综合锻炼基本能力。为此,教师的角色定位要从过去学习资源的提供者转向学习资源的选择者和组织者,将在线课程元素融入教学,优化教学设计,适应当代学生的学习习惯。
教育部高教司司长吴岩说:课程是教育微观问题,解决的是教育最根本问题,但课程又是中国大学带有普遍性的短板、瓶颈和关键,中国没有一所大学的课程不存在问题。淘汰“水课”,打造“金课”已经写入了教育部文件。“水课”说严重点儿就是没良心的课。老师不用心教,学生也不用心学。要让这种课成为过街老鼠,成为学生抵制的课,成为让老师羞于拿出来的课。
吴岩透露,未来中国要打造五类“金课”:线下“金课”、线上“金课”、线上线下混合式“金课”、虚拟仿真“金课”和社会实践“金课”。吴岩透露,到2022年,将建设国家和省级两万门“金课”,涉及92个专业大类,630个专业。
“金课”与“减负”相关联
“金课”,又称为一流课程,是指“金课”建设计划的1万门左右国家级一流课程和1万门左右省级一流课程。“金课”是教育部针对高校布置的任务。广州教育系统中的一些中小学,为了提升课堂教学质量,也开发了自己的“金课”体系,达到了很好的减负作用,提升了教师的整体教学水平。
2018年最后一天,教育部等九部门联合出台“减负30条”。广州市教育局在广州市政府部门新春第一场新闻发布会上,重申了“严控书面作业总量”等问题。新学期一些学校的家庭作业确实“减负”了,但一些家长却焦虑了,四处打探其他学校使用的教辅材料,并自行购买给孩子课后“增负”。
家长的焦虑来自于对教育规律的不了解,与对学校教学质量的信任不够。广东省特级教师、市教研院原副院长谭国华指出,只要学生做到“想学”(有学习动力)、“会学”(讲学习策略)和“坚持学”(有意志力),不仅学习成绩好,而且课业负担也不会过重。家长们简单地将作业量与学习质量画等号,是危险的。
广州市教育局副局长林洽生指出,减负的关键是提高课堂效率和质量。为了确保减负效果和教学质量两者兼得,广州的中小学早已开始探索“金课”,切实让课堂提效增质,从而减轻学生负担。在减负与教学质量的双重压力之下,广州教育系统找到了两者兼得的方案:打造中小学“金课”。广州朝天小学校长孔虹认为,家长应该具备一定的科学教育知识,充分相信学校、老师的专业性,如果盲目乱下药,往往会南辕北辙。广州市教育局副局长林洽生表示:“教师备课、作业设计、作业批改、教学分析比布置给学生海量作业更重要,老师们应该在以上四个方面多下功夫,切实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
上一篇:教育必须超越知识
下一篇:马克思主义哲学对中国教育哲学发展的影响